破圈起航!彭州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近来也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热词低空经济离我们有多近?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新的增长引擎。成都十分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果,激活通用航空、工业无人机等产业优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空域内的各类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它是一种产业链型经济,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换而言之,低空经济就是“低空飞行+经济活动”。低空飞行通常是指在距离地面1000米内的低空空域飞行,有时根据需要飞行高度可以放宽到距离地面3000米内。低空经济就是在这种特定高度空间内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了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航空、无人机应用、空中游览、物流运输、遥感测绘、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诸多领域。春天漫花遍野,无人机从高空航拍绝美的风光;想喝杯咖啡了,无人机穿过大街小巷就闪送过来;户外赛事火热进行,无人机全程护航进行赛事保障、赛道状况监控、照明指引……这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如今在彭州,已成为现实。彭州如何试出“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当前,彭州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新华社、央视、人民网、《中国日报》、《成都日报》、成都发布等媒体对彭州无人机产业给予极大关注,从相关报道中,不难读懂“国字号”无人机试飞基地如何试出 “低空经济”发展空间的生动路径。2022年11月,人民网APP发表文章——《四川省彭州市无人机产业飞出新高度》,关注彭州无人机产业发展,并点赞彭州市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为载体,打造西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出“彭州模式”。文章还提到:2021年,彭州市的9户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6亿元,同比增长94%。紧邻桂花镇的丽春镇,是航空动力特色小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在航空动力、增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化能力,强大的航空科研实力和航空产业链,保障了彭州市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2023年11月,人民网发表文章——《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扎堆进驻,小山村飞出无人机大产业》,点赞彭州市紧扣无人机产业关键问题,采取“国有平台公司+企业管理”模式,联合四川天空之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国第二、西部唯一的无人机飞行基地及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文章还提到:除了深耕无人机产业链,彭州市还将围绕无人机产业链多元要素体验,整合“产、学、研、游、用”等优质资源,打造集“科创总部+应用生活场景+生活社区”为一体的5G物联无人机示范基地、中国西部青少年无人机研学教育基地等多种应用场景。2024年2月,中新网英文版发表文章——《Food delivery drones take flight in SW China's Sichuan》,关注彭州无人机送货服务,点赞彭州市在春节期间首次推出无人机外卖业务。2024年6月,《中国日报》第15版、《中国日报国际版》第10版同步在重磅栏目BUSINESS FOCUS刊发了标题为《Eye in sky nets big fame for village(天空之眼为村庄带来巨大声誉)》的文章。讲诉了小山村“飞”出的大产业,点赞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助力成都低空经济“高飞”!“彭州基地建设和发展处于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下,现有的工业无人机研发测试业务属于低空经济的一种范畴,恰恰这一环节一直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只有迈过系列测试关卡,整个低空经济中的其他商业化场景探索才成为可能。”在长期指导彭州基地建设工作的四川省低空办总工程师曹坤看来,全国多个省市均在低空经济领域试水,有的直接搭建应用场景,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然而在安全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而彭州基地的发力点瞄准无人机试飞环节,然后稳妥推广若干应用场景,这是从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着手,有助于打破行业短板,逐渐探索出技术成熟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最终去抢占未来的“市场蛋糕”。2010年以来,国家层面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四川在2017年12月承担国家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任务。就在2017年,来自彭州的周小明成为成都早期的无人机低空试飞业务“吃螃蟹”的人。市场主体“嗅”到低空经济商机,政府部门的考量是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合规发展。四川推动低空空域改革,希望空域使用流程便捷化,并找到一些有条件的场地推动无人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探索。后来,省市相关部门全省多地选点,彭州基地脱颖而出,随即在空域申报、场地建设、服务方面实现规范化。“基地目前由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国资占80%。”周小明说,过去纯民企经营,专业力量有限,通过国资参股,管理运营更加规范。彭州基地所处的桂花镇拥有山水林田湖地势,满足试飞所需的复杂条件。在政企“牵手”之后,省市联动进行空域申报,最终拿到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试飞空域。2022年8月,正是凭借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试飞条件和积累的合规运营经验,通过申报、答辩等环节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第二批共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彭州基地入选。全国两批“国字号”试验基地中,彭州基地是为数不多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试飞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基地累计吸引90余家全国各地的工业无人机企业及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企业前来开展测试业务。”周小明告诉彭彭,其间,还吸引一批提供卫星导航技术的企业。采访当天,成都北斗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成龙就在彭州基地和客户沟通试飞细节。“我们的卫星导航产品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指路人’。”吕成龙介绍,入驻在彭州基地的纵横股份、羚控、民航二所等企业均是公司客户。在成都,无论是突破试飞环节痛点,还是闯过可靠性验证关卡,对无人机企业而言,这些“经历”均瞄准走向市场的目标,而市场所接受的则是一个个安全可靠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在低空经济中处于高附加值环节。吕成龙透露,他所在的成都北斗星云科技看好彭州基地增长的客户资源,正在发掘无人机试飞企业客户,拓宽卫星导航产品销路。2024西部低空经济产业“蓄势高飞”2024年4月11日,西部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大会在彭召开,启动了湔江实验室,标志着全国首个无人机适航公共服务平台在彭落地。该实验室由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指导,目前已获得国家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高度肯定以及民航西南管理局大力支持,将发挥“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飞基地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促进无人机适航能力建设、标准体系探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下一步,湔江实验室将启动纵横大鹏CW-100等型号低空飞行器适航取证工作,根据适航能力建设需求,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权威三方检测机构和行业顶尖人才集聚,争当低空经济领域适航取证等技术服务的“拓荒者”。在低空经济热潮之下,彭州走出了一条低空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面向未来,彭州将加快建设小型超算中心、低空装备技术数据库等功能性项目,持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力做强低空经济产业链,构建集场景、平台、融合、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在成都低空经济生态圈中彭州既是关键的拓荒者又是重要的排头兵彭州正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的历史性机遇打造西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出值得推广的“彭州模式”期数:3119期文:品鉴彭州 邓茹月 中国网 人民网 《中国日报》 成都发布《南方》杂志 《中国日报国际版》 彭州发布 市投促外事局图:品鉴彭州 《南方》杂志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国际版》 成都发布 市投促外事局编辑:邓茹月 责编:龙洋 审核:马山山★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主编:王玉岩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